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14:08:07   浏览:910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

海南省人民政府


海南省人民政府令

第248号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已经2013年10月14日六届省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省长蒋定之

2013年11月5日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



省人民政府决定取消行政审批事项53项,下放行政审批事项40项。

一、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53项)





序号
事项名称
原实施机关
备注

1
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注册申请受理和初审
省发展改革委


2
海南省旅游统一行程表的申购备案
省旅游委


3
母种和原种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
省农业厅


4
煤炭经营资格年检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5
煤炭生产许可证核发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6
会计师事务所跨省级行政区迁移办公场所审批
省财政厅


7
举办国际教育展览审批
省教育厅
实行告知性备案

8
申请变更实施中等学历教育和自学考试助学、文化补习、学前教育等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校长或主要行政负责人的审批
省教育厅


9
申请变更实施高等专科教育和非学历高等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的审批
省教育厅


10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校长或主要行政负责人的核准
省教育厅


11
期刊出版增刊审批
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




12
被关闭光盘厂生产线和被查缴非法光盘生产线处理审批
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


13
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接受境外委托制作电子出版物审批
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


14
设立全国性出版物连锁经营企业或者其他连锁经营企业申请从事全国性出版物连锁经营业务审核
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


序号
事项名称
原实施机关
备注

15
设立省内出版物连锁经营企业或者其他连锁经营企业申请从事省内出版物连锁经营业务审批
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


16
省内出版物连锁经营单位变更名称、业务范围、地址或者兼并、合并、分立审批
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


17
演出经纪机构变更审批
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


18
电影剧本(梗概)备案
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


19
设立造血干细胞资料库组织配型实验室审批
省卫生厅


20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设置审批(初审)
省卫生厅


21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执业登记申请(首次)
省卫生厅


22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执业登记申请(再次)
省卫生厅


23
安全技术防范产品准销审批
省公安厅


24
航行港澳小型船舶查验簿核发
省公安厅


25
采矿权租赁审批
省国土环境资源厅


26
进入(国土环境资源部门主管的)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审批
省国土环境资源厅


27
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单位名录(临时名录)登记
省国土环境资源厅


28
民用建筑节能评估审查(立项阶段)核准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29
经营国际船舶代理业务资格初审
省交通运输厅


30
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登记
省科技厅


31
渔业船舶设计单位资格证年审
省海洋渔业厅


32
渔业船舶修造工厂认可年审
省海洋渔业厅


33
渔业船舶船设计单位认可初审
省海洋渔业厅


34
渔业船舶船修造工厂认可初审
省海洋渔业厅


35
渔业船舶船用产品工厂认可证年审
省海洋渔业厅


36
渔业船舶船用产品型式认可证年审
省海洋渔业厅


序号
事项名称
原实施机关
备注

37
渔用气胀式救生筏站认可证年审
省海洋渔业厅


38
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年检
省海洋渔业厅


39
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年检
省海洋渔业厅


40
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年检
省海洋渔业厅


41
临时渔业捕捞许可证年检
省海洋渔业厅


42
远洋渔业项目年检审核
省海洋渔业厅


43
组织派遣团组和人员赴境外培训的机构资格初审
省外事侨务办


44
印制有本单位名称发票资格的审批
省地税局


45
认证咨询机构设立许可
省质监局


46
非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从事第三方医疗器械物流业务审批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47
医疗器械委托储存、配送业务审批
省食品药品监理局


48
安全培训教师岗位合格证核发
省安全生产监管局


49
民用爆炸物销售许可证年检
省安全生产监理局


50
安全培训机构二级资质许可
省安全生产监理局


51
安全培训机构一级资质初审
省安全生产监理局


52
价格评估人员执业资格认定
省物价局


53
陈化粮收购资格认定
省粮食局





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40项)



序号
事项名称
设定依据
原实施机 关
下放后实施 机 关

1
非跨市县的企业投资1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的交流电网工程项目核准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
省发展改革委
市县发展改革部门

序号
事项名称
原实施机关
备注
序号

2
拖拉机等农业机械注册登记
《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省农业厅
市县农业主管部门

3
拖拉机等农业机械驾驶证(操作证)申领
《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省农业厅
市县农业主管部门

4
申请筹设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的审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省教育厅
市县教育主管部门

5
完成筹备申请正式设立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的审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省教育厅
市县教育主管部门

6
直接申请正式设立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的审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省教育厅
市县教育主管部门

7
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变更的审批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省教育厅
市县教育主管部门

8
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终止的审批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省教育厅
市县教育主管部门

9
申请筹设公办普通高中的审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省教育厅
市县教育主管部门

10
完成筹备申请正式设立公办普通高中的审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省教育厅
市县教育主管部门

11
直接申请正式设立公办普通高中的审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省教育厅
市县教育主管部门

12
公办普通高中变更的审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省教育厅
市县教育主管部门

13
公办普通高中终止的审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省教育厅
市县教育主管部门

14
建立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审批
《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管理暂行办法》
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
市县文体主管部门

15
海口市设立从事包装装潢印刷品和其他印刷经营活动的企业审批
《印刷业管理条例》
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
海口文体主管部门

16
海口市印刷业经营者兼营包装装潢和其他印刷品印刷经营活动审批
《印刷业管理条例》
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
海口文体主管部门

序号
事项名称
原实施机关
备注
序号

17
海口市从事包装装潢印刷品和其他印刷品印刷经营活动的企业变更印刷经营活动审批(不含出版物印刷)
《印刷业管理条例》
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
海口文体主管部门

18
海口市印刷业经营者因合并、分立而设立新的印刷业经营者(不含出版物印刷企业)审批
《印刷业管理条例》
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
海口文体主管部门

19
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
《全民健身条例》
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
市县文体主管部门

20
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助产、结扎、终妊娠)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省卫生厅
市县卫生主管部门

21
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从业许可(助产、结扎、终妊娠)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省卫生厅
市县卫生主管部门

22
外国医疗团体来海口市短期行医审批
《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暂行管理办法》
省卫生厅
海口卫生主管部门

23
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省公安厅
市县公安机关

24
燃气企业经营许可证核准
《城镇燃气管理条例》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市县住建主管部门

25
燃气企业经营许可证延期核准
《城镇燃气管理条例》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市县住建主管部门

26
燃气企业经营许可证变更核准
《城镇燃气管理条例》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市县住建主管部门

27
燃气企业经营许可证增补核准
《城镇燃气管理条例》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市县住建主管部门

28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荷兰王国教育科学部关于学术交流的备忘录

中国社会科学院 荷兰王国教育科学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荷兰王国教育科学部关于学术交流的备忘录


(签订日期1980年8月1日 生效日期1980年8月1日)
  荷兰王国教育科学大臣派斯博士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宦乡副院长于一九八0年七月三十日举行了会谈,双方讨论了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学术机构进行科学交流的可能性。根据平等互利原则,双方就进行科学交流及合作达成以下协议。
  本备忘录连同荷兰王国教育科学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以及荷兰王国教育科学部与中国科学院的备忘录将指导中荷两国教育与科学交流。
  这些交流将在不久以后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荷兰王国文化协定的指导下进行。以荷兰教育科学部及荷兰皇家科学院为一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一方,将组成联合委员会,每两年会晤一次,讨论学术交流具体事项。
  双方同意根据互惠和互利原则,在一九八一年、一九八二年间将根据下列数量进行人员交流,如有特殊需要将另行商议。

  第一条 交换学者
  双方交换以下各类学者(含义将由备忘录附件予以规定):
  (1)交换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按荷方惯例,称“第三类”)
  双方同意,每年交换不超过五人。派遣方将负责除学费以外的一切费用。每年四月一日以前,双方将交换申请人名单,接受国将从中选定攻读下一学年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人数不超过五人。
  (2)交换讲学客座学者(按荷方惯例,称“第四类”)
  双方同意每学年交换学者不超过五人,由一九八0至八一学年开始实行。派出方将承担到邀请国之间的往返旅费,接受国将承担食宿、临时医疗和国内交通费。每年四月一日以前,双方应交换各方在下一学年想邀请和被邀请的学者名单,并应通过共同协商确定邀请的学者名单。特殊情况可通过随时协商解决。
  (3)交换研究学者(根据荷方惯例,称第五类)
  双方同意在征得接受方同意后,可派学者到接受方的机构或其它机构进行研究,每年不超过6.5人月,由一九八0至八一学年开始实行。派出方将承担到接受国的往返旅费,接受国将承担食宿、医疗和国内交通费。每年四月一日以前,双方应交换申请人名单,接受国将设法从中选择准备下一学年邀请的研究学者。

  第二条 联合研究项目
  双方表示有兴趣在某些科学领域进行联合研究。目的是由各方所属科学研究单位,在广泛的学术领域内,对共同感兴趣的题目进行合作研究。为鼓励上述科学合作,双方决定自一九八0年起的五年期间,拨出总额为120万荷兰盾或相应数额的研究经费。双方认为,为了适合双方研究单位的相应工作程序,在一九八0年至一九八一年间需要一个探索阶段,这一时期的经费可用于交换在上述广泛学术领域进行探索的访问学者。上述交换的财务安排将与双方在第一项,第三条对研究学者达成的协议一样,但应明确区分其不同目的和种类。在目前探索阶段,上述进行合作的广泛领域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包括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文学、历史、哲学)。一九八一年双方将评价探索阶段的进展,并讨论进一步的发展。

  第三条 交换科学情报
  双方研究机构将进一步合作,直接交换上述科研领域内的科学情报。在此项下将特别注意:
  --交换定期刊物;
  --交换图书资料;
  --进行资料储存系统领域的交换。

  第四条 研究机构之间的接触
  双方同意,鼓励在各自所属研究机构之间建立直接接触。此种接触一部分可在上述项目内进行,一部分可在研究机构间的协议下进行。
  贯彻此协议,如有必要将通过各自使馆或其它途径进行协商。
  一九八0年八月一日于北京签字。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荷兰王国教育科学大臣
     宦  乡              派  斯
     (签字)              (签字)

吉林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修正)

吉林省人大常委会


吉林省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修正)
吉林省人大常委会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选举工作机构
第三章 代表名额
第四章 选区划分
第五章 选民登记
第六章 代表候选人的提出
第七章 选举程序和方法
第八章 对代表的监督、罢免和补选
第九章 少数民族的选举
第十章 对破坏选举的制裁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三条 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认真执行差额选举原则,严格依法办事,切实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第四条 省、设区的市、自治州人大常委会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
第五条 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的经费,由本级财政开支。

第二章 选举工作机构
第六条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设立选举委员会,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下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乡、民族乡、镇设立选举委员会,在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下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乡、民族乡、镇、城市街道办事处以及各系统(包括较大的生产、事业、机关单位)选举县、市、区人大代表时,设立选举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县、市、区选举委员会的派出机构,指导所辖区域及各系统的选举工作。
选区设选举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选区的选举工作。
第七条 选举委员会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二至四人,委员九至十九人。县级选举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由本级人大常委会决定;乡级选举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由县级人大常委会任命。县级选举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选举方面的日常工作。
第八条 选举委员会的职权:
(一)制定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的工作计划;
(二)宣传、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其他法律规定;
(三)训练选举工作人员;
(四)进行选民登记和选民资格审查;
(五)划分选区,分配各选区的代表名额,组织选民推荐并讨论、协商代表候选人,汇总、公布代表候选人名单;
(六)规定选举日期,主持投票选举,确认选举是否有效,宣布选举结果,颁发代表证件;
(七)受理选举中对公布的选民名单有不同意见的申诉并做出处理决定;
(八)协助有关部门检查处理选举中群众检举、控告的违法案件;
(九)依法解答有关选举工作的问题;
(十)做好统计报表和文书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并作出选举工作的总结报告。
选举工作结束后,选举工作机构即行撤销。

第三章 代表名额
第九条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按各级行政区域的不同代表名额基数和按人口数增加的代表数相加的方法确定。
第十条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以一百二十名为基数,每五千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名额。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以四十名为基数,每一千五百人可以增加一名代表名额;人口不足二千的乡、民族乡、镇的代表总名额可以少于四十名。
第十一条 设在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行政区域内的中央、省、设区的市、自治州所属的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的代表名额分配,原则上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可多于本级所属单位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如果上述的企业、事业和机关单位的选民过多,选举委员会与这些单
位协商确定代表名额。
驻在乡、民族乡、镇的不属于县级以下人民政府领导的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可以只参加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不参加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第十二条 聚居的少数民族多或者人口居住分散的县、自治县、乡、民族乡,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代表名额可另加百分之五。

第四章 选区划分
第十三条 选区的划分,应以便于选民参加选举活动和选举的组织工作;便于选民了解代表;便于代表联系选民,接受选民监督为原则。
第十四条 选区的大小,按照每一选区选一至三名代表划分。
第十五条 选举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农村可以按村划分选区,也可以几个社联合划分选区;城镇按居民委员会、机关、企事业单位单独或联合划分选区。
第十六条 选举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农村可将临近的几个村划分为一个选区;人口特多或比较分散、偏僻的村和人口特少的乡、民族乡可以单独划分为一个选区;驻在县(市、市辖区)城的较大企事业单位,在同一行政区域内的也可以分级归口按系统
、按行业单独划分选区或联合划分选区。人数过少、按系统或行业联合划分选区有困难的企事业单位,也可以与所在地的街道居民联合划分选区。领导机关和下属企事业单位分驻数地的,应分别参加所在地的选举;街道居民一般按居住状况单独划分选区。
第十七条 城镇各选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当大体相等。农村各选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当大体相等。

第五章 选民登记
第十八条 凡年满十八周岁的具备选民资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进行登记。计算年满十八周岁选民的年龄应以当地选举日为截止期。
第十九条 每一选民只能在一个选区进行登记。
(一)凡属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正式职工以及有本地常住户口在上述单位做临时工(选举前未辞退)、合同工、家属工等人员,均在所在单位登记。
在校学生一般应在学校登记。
(二)离退休人员行政关系在原工作单位的,在原工作单位登记;行政关系不在原工作单位的在常住地登记。
(三)临时到外地劳动、学习或居住的选民,不能回原工作单位或户口所在地的,凭选民资格证明或持身份证,在现住地登记。
(四)现役军人,在军队工作的在编和非在编职工,随军家属,行政关系在军队的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在军队登记;在地方医院住院的军队伤病员,在地方院校学习的军队干部、战士,为军队服务而行政关系不在军队的人员,在所在地方选区登记。
(五)出国探亲、学习、讲学、访问、考察、援外等工作人员和留学生应在原单位或原户口所在地登记。
第二十条 下列人员准予进行选民登记:
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没有决定停止行使选举权利的;
正在取保候审或者被监视居住的;
正在被劳动教养的;
正在受拘留处罚的。
第二十一条 因反革命案或其他刑事犯罪案被判刑并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不予登记。
第二十二条 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人,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停止行使选举权利的暂缓登记。

第二十三条 根据医生证明,经选举委员会确认不能行使选举权利的精神病患者(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应予登记,病发时中止其行使选举权利)、呆傻人员不列入选民名单。
第二十四条 登记确认的选民资格长期有效。每次选举前对上次选民登记以后新满十八周岁的和恢复政治权利的选民予以登记。将迁出原选区的选民列入新迁入选区的选民名单;对死亡和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从选民名单上除名。
第二十五条 选民登记结束,经本级选举委员会审查,在选举日的二十日以前张榜公布选民名单。对实行凭选民证参加投票选举的,还应当发给选民证。

第六章 代表候选人的提出
第二十六条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候选人,按选区提名产生。
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三分之一至一倍。
第二十七条 各政党、各人民团体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十人以上联名推荐代表候选人。推荐候选人应采取书面形式。
第二十八条 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选民推荐的代表候选人都应列入初步代表候选人名单,并在选举日的十五日以前公布,选举委员会不得调整和增减。
第二十九条 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选民提出的候选人名单由选举委员会汇总后,交各选区选民反复酝酿、讨论、协商,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并在选举日的五日以前公布。
第三十条 选举委员会,应向选民较详细地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回答选民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让选民知名、知人、知情。但在选举日必须停止对代表候选人的介绍。
第三十一条 在本行政区域内,一个选区的选民如需到另一个选区应选,选举委员会应将该选民的自然情况和表现向其所到选区选民介绍清楚,并使其与选民见面。

第七章 选举程序和方法
第三十二条 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选民根据选举委员会的规定,凭身份证或者选民证领取选票。其投票形式,要从实际出发,以方便选民参加选举为原则。可以设立投票站,分别投票:农村以村或社设立中心投票站;县直各系统几个单位联合划分一个选区的,应在各单位分别设
立投票站。也可以设立流动投票箱,分别到年大体弱、行动困难和不能离开生产、工作岗位的选民中,组织投票。还可以召开选举大会,组织选民进行投票选举。
选民在选举期间外出,经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书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三人。
第三十三条 选举日期,一般应由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大常委会或选举委员会统一规定,选举日从投票日算起一至三天。
第三十四条 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代表的人数少于应选代表的名额时,不足的名额另行选举,代表候选人以得票多的当选,但是得票数不得少于选票的三分之一。
第三十五条 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投票选举结束后,要在当日将选区选票汇齐,由总监票人和各投票站的监票人共同监督计票,以选区为单位,向选民公布选举结果。

第八章 对代表的监督、罢免和补选
第三十六条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原选区选民的监督。
第三十七条 选民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
罢免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须由提出罢免代表的原选区选民三十人以上联名向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罢免要求;受理机关在及时调查、听取被提出罢免的代表的申辩意见后,将选民的罢免要求和被提出罢免的代表的书面申辩意见印发原选区选民,并派出负责人
员到这个选区主持选民罢免表决会议,以选区过半数选民通过。
罢免代表的决议,须报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三十八条 因故出缺的代表可以由原选区另行补选。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可以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也可以同应选代表的名额相等。补选的方式可以投票,也可以举手表决,由选区选民大会确定。补选的程序从简。

第九章 少数民族的选举
第三十九条 聚居和散居的少数民族参加当地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规定办理。
第四十条 聚居的人口特少的少数民族,也应有代表一人参加当地的人民代表大会。

第十章 对破坏选举的制裁
第四十一条 为保障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选举活动中,凡犯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所列违法行为的,视情节轻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刑事处分。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5年6月16日